繁體中文
当前位置:首页 > 琴学经典 > 详细内容
与古斋琴谱补义
发布时间:2011-10-13  阅读次数:3773  字体大小: 【】 【】【
与古斋琴谱补义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乐奏明调收音起接传神说
     乐以五正二变七声,旋成诸调,该备乎人事万物一切之情状,皆得以发其神情,乐之为义大矣哉!所以然者,在于用调,收音,起接,三者为纲领,而秉乎清浊轻 重疾徐之相成也。音之生叶为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、变宫、变徵,顺逆连间,文成句读,而于每句末字,以一音而归注之,犹之诗赋之押于某韵,即所以传其神情各 别也。燕乐以此为某调,琴曲以此为收音,所注者在是。间又以所生之音相叶,或由此而转用他音,仍复归其原,不离背其本,收音虽别其神情,又必配合其均调。 尽收入为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音之一者,是于一调中,传其神情各别也。各调之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音各一者,是于各调中,传其神情,又各别也。收音必兼配 用调,因各有所宜,则神情毕具。至于起接,相应为终始,并行而不悖,有收必有起,起即其承接起接之声,或即以所收之音而接起,或以收音所生之音而起接,或 以句末字声序下之音而连贯。后起接前收,两必相谐叶,毋乖戾夺伦,如若突起者。愤激之所发,意不平而然。琴弦自一至七序,巨细等差,发为高下清浊之声。五 音所旋于诸弦,成各均调,因各有神情,不仅于一调中之五音各别也。试以琴曲所收某音,用各调鼓之,或以所收五音各一,用各调皆鼓之,其起接之谐叶突起,均 不异。弦序之散实应声,各有分,可聆其各调所收各音之神情,而得识其各有所宜也。夫神情之足与不足者,如作文之练字练句,其字之义同,而其字音之平仄重 轻,较有强弱,而有胜宜,收音如之。用调,犹之练句也。调音之旋于七弦,其弦之巨细清浊高低,所叶五音之序:宫或出于弦之细而清高,羽或出于弦之巨而浊 低,音固不谬,声则有分,其六七两弦,因而济一二两弦之有过不及者,盖所以成其各调之神情各别有如此。是则其六七两弦,未必不始自义皇创制所原有,毋泥为 舜弹五弦之琴,而信说者谓为文武续加此二弦也。兹以五音各调之声,所发神情,举起大慨之意列左:
    宫音,和平雄厚,庄重宽宏。
    商音,慷壮哀(),惨怃()捷。
    角音,圆长通澈,廉直温恭。
    徵音,婉愉流利,雅丽柔顺。
    羽音,高洁澄净,淡荡清邈。
    一弦为宫主均调,五音,高低清浊,与弦之巨细发声相得;宫商居于一二两弦,收音概用则偏,故以六七两弦之高清济之。调声恬静幽逸,宜于《岳阳》、《神化》、《猗兰》、《白雪》、《墨子》等曲。
    二弦为宫主均调,五音,宫居二弦,商居三弦,徵居五弦,皆加紧而得。而羽居一弦,更为低应。故以六弦之高清济之。调声高凄清邈,宜于《秋鸿》、《捣衣》、《春山》、《杜鹃》等曲。
     三弦为宫主均调,五音,宫居三弦,徵羽居一二弦,似不相得。其宫商宜低浊,有一二弦之九十徽位济之;其徵羽宜高清,有六七弦之散声济之,皆相得矣。宫居于三弦,与各调之音较之,调声中正和平,宜于诸曲者多。
     四弦为宫主均调,五音,宫居四弦,角居一弦而羽居三弦。角羽皆加慢而得,羽更为低应,调声缥渺徜徉,宜于《樵歌》、《挟仙游》、《洞庭》等曲。
     五弦为宫主均调,五音,宫居五弦,加紧而高,羽居四弦,更低。其宫商宜低浊而高清,徵羽宜高清而低浊,调声愤激昂爽,宜于《屈子》、《搔首》、《离骚》、《胡笳》等曲。
     五 调,惟一二三弦各为宫,五音高低清浊,与弦之巨细相得。至四五弦为宫,其徵羽居三四弦,所宜高清,声发细弦,宜浊,声发巨弦者,应在一、二、六、七之弦, 九、十徽位,此一与六弦,二与七弦,互为相须,琴必有七弦矣。五弦之云,古制抑有两式,或问琴加八九弦可乎?余曰:五弦以后,加之以应忿 ,其一与六,二与七,则三与八,四与九,五与十皆然。瑟之二十五弦,五十弦者,倍其五音。瑟不左按,重为济应,琴有按取,加至六七弦,已适应,至八九则繁,用中之道而然也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琴曲音节美善论
      圣人闻《韶》,称尽美善,至于三月不知肉味,其感之也深矣。当必由其制乐者之取音用节,与作乐者之始翕从纯,()绎以成,而尽其美善者也。谓《武》尽美而未 尽善,又可以见夫乐之由于德性而彰。《韶》《武》之别,揖让征诛之不同有如此。琴为八音之一,丝声之首重,体制之至善,发声故至和。古乐之器,惟此仅存。 古乐奏之音节,久已失传,不可得闻。今所遗琴曲,虽非古作,其取音节,回异凡响,知音者亦可移情矣。夫乐以音传其神,只此 五音,赞助以成,无穷尽,无方体,可发各情,乐之为义大矣哉!考所以然,即在音节,美由取叶,如弦位之散、泛、实三声相和应,指按之罨、掏、动、引各法相 赞助,皆所以成其音节,而配叶之美善者也。不然,虽同其音,或异其节,神情各别。雅郑之乐,亦同此七音,惟其正变取舍,平抗和谬,哀乐伤淫,悉从配叶其音 与节以成奏,而分别为雅郑也。凡制琴曲,能于五音奏节,取配得其和平中正,而以散泛实三声,与罨、掏、动、引,用得其宜,庶不失为雅乐之旨。而善美之由德 性者,又存其人,有自然而然者也。
          琴曲收音起句考
      琴曲,以句末一字为收音,即以所生之音为起句相接。如收宫起徵,收徵起商,收商起羽,收羽起角,收角则宜以变宫起,而五音终于角,不用及变,角近于清角, 乃生正宫者。故收角音,借正宫起,此制琴曲之正法如是也。又有收宫用羽起,为宫逐羽;收羽用商起,为引商刻羽,此制琴曲法之变体,偶有用之者。燕乐标收徵 音,亦不以起调,每均但收宫、商、角、羽四音,七均共收二十八音,为二十八调。琴曲不然,每收宫音,悉以徵起。《听真轩琴谱》,宗燕乐之说,故于旧谱琴 曲,凡收宫音起徵者,皆更改之。其实古来琴曲起结,五音皆用,避徵之法,惟燕乐重之,亦未尝明其所以然之故。即用徵音,又未尝有不叶,何必泥而避之耶?旧 说琴曲只收宫、商、羽三音,无收角与徵音者。按收角音曲,因所生之变宫,既不可用于起接处,则碍难配叶,或借用正宫,或逆取生角之羽,终不若收宫商羽音三 者之自然,是以鲜收角音曲也。至收徵音,亦如收宫商羽者之得所生之音为起接,如琴曲之《渔歌》、《关睢》等操,乃一弦为宫之调。所收四弦,即是徵音。因仍 于三弦为宫调鼓之,后人误认收四弦为商音,此不明其不转弦,而调已改换者。然有能明之者。既经换调,则弦音亦更旋矣。因昧其换调,并误其收音。《渔歌》、 《关睢》两曲,旧谱皆载为徵音,前人或即示此收徵音,以明为一弦为宫之调也。不转弦而换调,古法固然,后人不明乎此,致多舛误,必须考正。然宜多集古谱, 详参体会,证归原调,庶得其曲音之旨。望度曲者,其勿忽诸!
           琴曲音调节奏考
      琴曲以三弦为宫之调,弹之者多,即俗所称正调。主此而言紧慢,转其第几之弦,换为某调。凡调每弦散声,所主为一音,共为五音之散声之弦,每弦各有所列七音 之实声之位。某调以第几弦散声主为宫音,则顺弦序。每一散声,各主一音商羽等音之弦,散声所主为某音之弦者,其某徵位,必定应某音,即从位音。互参亦可知 其为某音之弦,凡经转换调之弦,其徵位之音,不论其弦之紧慢,与旋之各不同。惟论其弦之散声,所主为某音之弦同,则其实声所列七音之位,按无不同也。曲则 循某调之弦音位弹之吁 此 调不另调和紧慢转弦,而曲欲弹换别调是,亦可变通而得。乃于应紧慢转其弦,换为某调之音者,可不必紧慢。即于此弦及各弦之位,按取其调,某音但得于实声取 换,惟不得换其调某音之散声也。其未转此弦之散声原音,与相应之位,仍具各弦本弦间,均宜避不用。凡不转弦换调皆如此。
      五 音以相协为序,二变音者,乃所以成其序,而又足以混其正音者也。五音之序,宫商角与徵,中间一变徵,徵羽与宫,中间一变宫。必如是,斯成其五音,否则不相 叶髂号缔呻商与角三音,气数递降而等匀。徵与羽二音亦然。以角与徵,羽与宫比之,气数虽递降,不与之等匀。以角与变徵,以羽与变宫比之,气数递降亦等匀。 是则宫商角三音,连为一例,徵羽二音,连为一例。分之为三二,合之以成五。凡音得三而连者,皆可为宫商角三音。得二而连者,皆可为徵羽二音。此但分其得三 得二之各连者固然;若合其成五之统序,则必三与二中,二与三中,有一间音者矣。然角与变徵,羽与变宫,虽为间音,其气数递降,亦如宫与商,商与角,及徵与 羽之等匀。惟变徵与徵,变宫与宫,则不然。其自有气数递降等匀者,故以商角变徵三音,或徵羽变宫三音,各连之,皆足以混为宫商角三音,而更易其原为正音者 也。三音之得连虽混,必须二音之得连以备之。三二各得连虽备,又必得三与二中,二与三中之气数递降等匀者以间之,庶得以成其五正音之序而相叶者也。凡音之 三得连,审其调,二得连,正其调,五得成序备其调,如有混其正音者,则易其调,或为变音,而非正音。调之紊乱,曲音不纯,均得于此明辨之。
      琴 曲原具有自然之节,初试照谱弹,未易得成奏,习熟乃合节,渐至于神妙,此则存乎人。节即是板拍,《国语》所谓,“木以节之”也。琴曲谱不定板拍者,恐因定 固执而失入神化,非为初学者之但得其节奏而己也。然至入神化,亦莫不由于节奏而致矣。夫琴曲之音,因分长短缓急之度而成奏,拍即节其度之所以分也。有于音 初出之际即拍,曰头板。于音已出未歇,适其中际而拍之,曰腰板。于音刚歇之际即拍,曰底板。是则于一音而分初中末三者之拍法也。又有于音已歇后再拍,曰闲 板,须待其板声已过,再接出其下之音,此无音而有拍也。曲中句末多一二闲板者,免紧接下音,而急促其奏,俾得展头板,以舒其呼吸。更有于音宜舒转而放慢拍 之,曰慢板;于音宜结束,而催紧拍之,曰紧板。皆由曲奏至此际,必尔而以成,亦自然而然者矣。其紧慢之板,均必得匀拍,总谓之节奏。
      琴 曲有一二音,或三五音,于同弦或各弦,而作数次者,音虽似繁复,为前后气蓄,必如是乃成。须于此中分缓急,以合其节奏。初试细审听,应如何得合,法在分别 轻重疾徐之先后,与分几声之续上,几声之接下,得灵活留蓄,于其连断顿挫之间,总以上下来去句读,得呼吸气息之自然为妙。
           依谱鼓曲合节真诠
依谱鼓曲,要在取音合节,谓之节奏。节即板拍,节法逐拍须匀接,如铜壶之漏,雨檐之滴,点点先后无参差有节也。曲无节不成奏,而神情均失;合节之法,视谱 载每句逐字所取之音,以得疾徐,合于节拍之匀接,如出自然者。何以能之?初于师传熟习已得合节曲操,审其所以致然之旨,则明其弹按句中,或在于一音中,宜 停顿而起承之,或在于一句内,而二三处宜如此,非是则不能合节,其句似断而未断,似连而非连,乃于一息呼吸间成之。夫曲即人之歌声,所谓声依永,律和声 者,其曲句中之停顿起承,即是依永也,其弹按所取各音之赞助文成,即是和声,若吹管之应叶其声也。明乎此,则凡谱曲,皆可依谱,鼓令合节,致得神妙。更有 捷诀,以谱曲逐字之音,按调译出工尺。于吟猱,则若哦咏而长韵;于逗,则如喝腔而急截;于撞,则重复其音;于唤,则如切字之标射,先一字明重,后一字暗 轻,以两字声合切一音是也;于滚拂索铃,连贯五七字音者,则以首末二字,包括其中;于进退复浒上下,则各如其按至之位。所叶之工尺,而依永之。其全曲句 段,所宜入慢跌宕纵收以成之旨,总在依永和声四字,念熟工尺,数十百遍,自然合节成奏,得其神情,不期而致。《吕览》云:熟而精之鬼将告之。非鬼告之,神 会而悟通之也。习奏琴曲,用力于此,未有不得其三昧,而超上乘者矣。又按取音,有兼数法者,尤宜逐一分清,如吟猱前后,兼用撞唤,先取一法,俟其音归位 中,而后再施其一法也。否则淆混不清,于节奏亦不合,谨之。又琴曲音节,大多从容,乃得神情之蕴。《松弦馆》谱二十八曲,均取慢奏,以《雉朝飞》、《鸟夜 啼》曲节紧者,皆不入选。然曲之音节,虽不可促迫,而慢中自有紧,紧中自有慢,各有其疾徐,而出自然合节者。愚谓慢得情聊而不弛,紧得意蓄而不泄,斯为善 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修养鼓琴
      鼓琴曲而至神化者,要在于养心。盖心为一身之主,语言举动,悉由所发而应之。心正,则言行亦正;邪,则亦邪,此人学之大端也。余力游艺,何莫不然?如颜鲁公 之书法入神,由其忠诚正直之气所致,溢于楮间。从古名人,所作诗文,修养有素,情见乎词。琴为庙廊之乐,声之感人者深,观乐可以知其政治之盛衰,闻声而知 其高山流水之情志。是皆由于心而发于声音然也。凡鼓琴者,必养此心。先除其浮暴粗厉之气,得其和平淡静之性,渐化其恶陋,开其愚蒙,发其智睿,始能领会其 声之所发为喜乐悲愤等情,而得其趣味耳。舍养此心,虚务鼓琴,虽穷年皓首,终身由之,不可得矣。余弱冠时,每夜陪伯兄秋斋先生鼓琴,初殊索然。及月渐而喜 听,心为之静,遂请授曲,勤于习练,日弹千遍,几忘寝食。又十年,虽极明熟诸法,但能鼓得其迥异于他乐之声音节奏,终未得其神化之至妙。伯兄谓余曰:“此 岂徒求于指下声音之末可得哉!须由养心修身所致,而声自然默合以应之,汝宜揣本,毋逐末也。”余唯唯有悟。窃思古之圣贤,学贵修德,务其大者,游艺自乐, 抒其情尔。迨年逾无闻,境遇日蹙,自省益励,恐负伯兄之教,与琴疏昔,未敢弃忘,偶寄所感,觉五年一变,今凡三变矣。初变知其妙趣;次变得其趣妙;三变忘 其为琴之声。每一鼓至与致神会,左右两指,不自其轻重疾徐之所以然而然。妙非意逆,元生意外,军然相忘其为琴声也耶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授受琴约
      乐和人清,匪唯发之以钟鼓之云。八音惟琴为最。古圣所作,君子常御,无故不撤,籍以养吾德性。恬然自怡,非为取悦于人。处穷独而不闷者,其惟琴矣。凡妙于 琴之士,其必和平诚朴,淳厚端方。声由心生,为德之符,积中发外,品学并见,琴学无难易,要在于精积,一旦而豁悟。昔孔子学琴于师襄,十日不进。伯牙学琴 于成连,三年未成。无论上知,亦必力久乃致。如见文王,情移海上,声入心通,自然有得者也。传授初学,必其气同性近,慕切心坚,习勤不厌;教宜善诱循,可 期青出于蓝。若务琴名,乘兴而来,半途而废,虽乐与之同善,无如其不自爱有成,诚贻有教无益之羞。琴曲流弊为派传,节奏分别为雅郑,师友继承,不可不择所 亲。精音律,明均调,尚恬淡希声,并善用指,清各法,绝靡玩言也。今时俗授受,计议金资,是以货取,穷至斯滥,义失轻薄,何足语琴?尊师敬友,语我同调, 各宜重道自爱。弦歌之教,化佻薄为淳厚之风,斯乐和人情之本。知乎此,始可与之言琴矣。

6、琴史 朱长文
宋元之部>琴史>卷第六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莹律
      昔者,优义氏旣画八卦,又制雅琴。卦所以推天地之象,琴所以考天地之声也。天地之声出于气,气应于月,故有十二气。十二气分于四时,非土不生,土王于四季 之中,合为十三。故琴徽十有三焉。其中徽者土也。月令,中央土,其音宫,律中黄钟之宫者是也。故中徽之声,洪厚包容,为众微之君。由中徽左右各六徽,徽有 疏密者,取其声之所发,自然之节也,合于天地之数。故律之相生有上下,而为管有长短,盖取诸此也。凡天地、五行、十二气、阳律阴吕、清浊高下,皆在乎十三 徽之间。尽十三徽之声,惟三尺六寸六分之材可备。故度而制之,亦以象 之日也,当宓义之时,未有律吕之器,而圣人已逆其数矣;未有历象之书,而圣人已明其时矣。黄帝氏作,命伶伦取 谷之竹,制十二筒以为黄钟、大簇、姑洗、蕤宾、夷则、无射之律,大品、夹钟、仲吕、林钟、南吕、应钟之吕,盖协于琴而备数和声,审度、嘉量、权衡之术加备 矣。琴之徽有十三而律管虚其一者,谓土之数居中,其气无不通,其声无不在,不可以一器名也。律吕旣成而八音备。后世圣人复以六律不可以易审,于是考律以立 均,因均以作乐,故曰:律所以出均立度也。夫律本于琴,乐本于律,故知琴者为能知律,能知律者为能知乐也。故之君子,缺而不谈,或以十二徽配十二律,以中 徽配闰而不言制作之义。本诸理,作《莹律》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释弦
      舜弦之五,本于义也。五弦所以正五声也。圣人观五行之象丽于天,五长之气,连于时,五材之形用于世,于是制为宫、商、角、征、羽,以考其声焉。凡天地万物 之声,莫出于此五音。故最浊者谓之宫,次浊者谓之商,清虽说中者谓之角,微清者谓之征,最琴瑟。云和、空桑、龙门,皆山名也,岂其材有山川之异,而声有清 浊之殊,于还相之宫,各有宜邪?故太师精别其声,以合于宫。后世岂复知邪?优生《书》传有“大琴练弦”。练弦者,五色也。《尔雅》大琴谓之“离”,说者曰二十弦也。此乃琴之异制也。夫琴之为器,高至于玉霄之上,远至于金仙之国,皆以此为乐,故载于释老之书,此不复述也。略其事,作《广制》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尽美
      琴有四美:一早良质,二曰善断,三曰妙指,四曰正心。四美旣备,则为天下之善琴,而可以感格幽冥,充被万物,况于人乎?况于己乎?昔司马子微谓:伏羲以谐八音,皆相假合,思一器而备律吕者,徧断 众木,得之于悟桐。盖圣人之于万物也,亦各辨其材而为之器也。既知其材矣,又当求其良者,以待于用,养其小者,以致于大。故禹故作九州之贡,有峄阳孤桐, 而《诗》美周室之盛曰:“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又卫文公之作宫室也,亦云,“树之榛栗,椅桐梓漆,爱伐琴瑟。”是所求其良者,以待于用,养其小者,以致 于大也。古之圣贤留神于琴也如此。后之赋琴,言其材者,必取于高山峻谷、、回溪绝磵、盘纡隐深、巉岩岖险之地,其气之钟者至高至清矣。雷霆之所摧击,霰雪之所飘压,()鸾独鹄之所栖息,鹂黄鳱鴠之所翔鸣,其声之感者,至悲至苦矣。泉石之所磅礴,琅玕之所丛集,祥云瑞霭之所护被,零露惠风之所长育,其物之助者,至深至厚矣。根盘拏以轮菌,枝纷郁以葳蕤,历千载犹不耀,挺百尺而见枝,其材之成者,至良至大矣。一日夔、襄、钟、牙之俦,睨而视之,嘉其可以为琴也,于是命般、倕之徒,斤斧之,绳墨之,锼中襄间,平面去病,按律吕以定徽,合钟石以立度,法象完密,髹采华焕。于是饰以金玉瓌奇之物,张以弦珍() 弭之用,而琴成矣。昔伏羲之“龙吟”,黄帝之“清角”,齐恒公之“号钟”,楚庄王之“绕梁”,相如之“绿绮”,蔡邕之“焦尾”,传于天下久矣。唐相李勉以 响泉韵磬闻,白乐天以玉磬闻,而世称有雷氏者,有张越者,尤精斫琴。历代宝传,以至于今,非力足而笃好者,不能致也。近世斫琴者间有之,然熟能杰然可以绍 前人之作者欤?昔圣人之作琴也,天地万物之声,皆在乎其中矣。有天地万物之声,非妙指无以发,故为之参弹复徽,攫援标拂,尽其和以至其变,激之而愈清,味 之而无厌,非天下之敏手,孰能尽雅琴之所蕴乎?当其援琴而鼓之也,其视也必专,其听也必切,其容也必恭,其思也必和。调之不乱,醳之 甚愉,不使放声邪气,得奸其间,发于心,应于手,而后可与言妙也。是故君子之于琴也,非徒取其声音而已。达则于观政焉,穷则以守命焉。尧之神人,舜之南 风,武王之克商,周公之越裳,所以观政也;许由之箕山,伯夷之采薇,夫子之猗兰,王通之汾亭,所以守命也。又若子贱以治一邑,邹忌以相一国,彼皆至命也。 又有所自得也。夫丝与梧桐皆至清之物也!而可见人心者,至诚之所动也。是故孔子辨文王之操,子期识伯牙之心者,昭见精微,如亲授于言也。故曰:惟乐不可以 为伪。又曰:至诚动金石;不诚,未有能动者也。吾于乐,益知诚之不可不明也。夫金石丝桐,无情之物,尤可以诚动,况穹穹而天,冥冥而神,诚之所格,犹影响 也。君子慎独,不媿屋漏,可不戒哉!是故黄帝作鬼神会,后夔成而凤凰至,子野奏而云鹤翔,瓠巴作而流鱼听,师文弹而寒暑变,可谓诚至也。是故良质而遇善斫,善斫既成,而得妙指,妙指既调,而资于正心,然后为天下之善琴也。总其能,作《尽美》。

两汉之部>琴说      刘向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琴说
      刘向《琴说》云:“凡鼓琴,有七例。一曰:明道德,二曰:感鬼神,三曰:美风俗, 四曰:妙心察,五曰:制声调,六曰:流交雅,七曰:善传授。”

      汉蔡邕《琴操》以为古琴有诗歌五曲,一曰鹿鸣,二曰伐檀,三曰驺虞,四曰鹊巢,五曰白驹。又有十二操,一曰将归操,二曰猗操,三曰龟山操,四曰越裳操,五曰拘幽操,六曰岐山操,七曰履霜操,八曰朝飞操,九曰别鹤操,十曰残形操,十一曰水仙操,十二曰怀陵操。又有九引,一曰烈女引,二曰伯妃引,三曰贞女引,四曰思归引,五曰霹雳引,六曰走马引,七曰箜篌引,八曰琴引,九曰楚引。

上一篇:溪山琴况 下一篇:古琴与禅
我要评论
  • 匿名发表
  • [添加到收藏夹]
  • 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未登录
最新评论
所有评论[0]
    暂无已审核评论!
本栏最新发布
本栏热门信息
Copyright © 2011-2017 国际古琴养生学会

京ICP备09031998号

古琴养生学会 | 联系我们 |